关注hq环球体育
发布时间:2023-02-03 06:00:35 | 浏览:
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,唐山青岛成增长黑马,上海航运中心地位持续上升
1月31日,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、集装箱吞吐量数据,全年成绩单揭榜。
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。交通部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.8亿吨,比上年增长0.9%,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下滑1.9%;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2.9亿标箱,比上年增长4.7%。
其中,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超12.5亿吨,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。紧随其后的是唐山港(7.6亿吨)和上海港(7.2亿吨)。
尽管上海港的吞吐量有所下滑,仍以突破473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,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。同时,上海也是中国第一、世界第三的航运中心,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。
“集装箱运输作为高效益、高效率、高投资、高协作的运输方式,一般承载的货物附加值比散货高,有些是为科创制造业配套的精细零部件,偏中高端。但港口的总吞吐量是包括集装箱与散货比如煤炭、建材等的总和。上海集装箱吞吐量大和城市发展能级以及产业结构相关联。”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原副院长何建华向出行一客(ID:carcaijing)介绍道。
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表示,受疫情影响,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都出现不同程度拥堵,港口作为全球物流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。相比之下,中国港口始终保持高效运转,展现出强大服务韧性,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。
宁波舟山港是由宁波市和舟山市两个港口合并重组而来,由镇海、北仑、大榭、穿山等19个港区组成。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超12.5亿吨,同比增速3%,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。
作为全球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,宁波舟山港有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近170座,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、特大型深水泊位超过100多座。
2022年,宁波舟山更提出“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”的目标,不同于航运中心仅作为一个物流周转地,作为海洋中心城市,更需要在远东世界航运版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,也强调港口对当地经济的辐射带动。
首先,政策助推宁波舟山港服务能级,将宁波港、舟山港、温州港、嘉兴港、台州港等进行整合和有机分工,形成港口集群,提升整体实力;
其次,发展海铁联运,扩大辐射范围,除了“义乌—宁波舟山港”海铁联运专列,还和江西、安徽、陕西、西藏等16个省份61个城市建设了内陆无水港,通过铁路,还和中欧班列连接起来,延伸到中亚、北亚、东欧地区;
最后,“港、产、城”(港口、产业和城市)融合发展,港口运输的货物用于发展产业、城市,同时有利于国际贸易增加,港口吞吐量自然大HQ环球体育,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。在浙江,除了环杭州HQ环球体育湾正在加速发展,台州、温州、义乌都有各自的发展重点,未来潜力很大。
临近的上海港,尽管吞吐量不如宁波舟山港,但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(TEU)大关,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。
何建华介绍,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不少是科创制造业的精细零部件,附加值高。但总吞吐量是包括集装箱与散货比如煤炭、建材等的总和。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,2002年上海港以4730万TEU位居第一,宁波舟山港和深圳港分别以3335万TEU和3004万TEU位列二三位。
更重要的是,上海已成长为中国第一、全球第三的航运中心,反映港口全方位软硬实力强。《新华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(2022)》显示,新加坡、伦敦和上海分列国际航运中心前三名,超过第四五名香港和迪拜。
近年来,上海的航运中心地位持续上升。从2020年开始,上海超过香港,稳居中国第一、全球第三的航运中心位置。
为何吞吐量全国第三的上海反能成为全国第一的航运中心?何建华向出行一客(ID:carcaijing)介绍,国际航运体系的分工有其内在逻辑,几大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、经济水平、腹地支撑和航运服务等。
何建华分析道,其一是地理位置,上海地处东北亚,成为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以外的国际航运港口;其二是城市本身经济发展水平高,有专家考证,改革开放后10多年里,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中超过90%都被上海的快速发展自我消化;其三是经济腹地广大,上海对江浙皖都有极强的经济辐射力,江浙皖的物流需求也助力上海发展航运业;其四是上海能提供国际航运的服务功能,专业性服务和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强。
不过,在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中,上海港以72777万吨位居第三,但上海港也是唯一负增长的港口,同比增速为-5.4%。
对此,何建华认为,上海作为一座城市,面对浙江省的杭州宁波“双城记”、环杭州湾一带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需求,比较优势HQ环球体育有弱化的趋势。另一方面,宁波舟山港对经济发展腹地的辐射潜力与优势也比上海港显得辽阔。
从经济总量上看,2022年浙江GDP为77715亿元,同比增长3.1%,排名全国第四;上海GDP为44652.8亿元,同比增长为-0.2%,排名全国第11。
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,2022年,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名分别为:宁波舟山港、唐山港、上海港、青岛港、广州港、苏州港、日照港、天津港、烟台港和北部湾港。
2022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6887万吨,同比增长6.43%,全年货物吞吐量超越上海港,跃居世界港口第二位。近年来,唐山港通过不断完善港口顶层设计,以港口项目建设为抓手,港口的能级提升、功能日趋完善。
2022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.58亿吨,同比增长4.3%;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67万标箱,同比增长8.3%。与2021年相比,青岛港2022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超越广州港,均位居全国第四位。
在前十名中,增速最大的是排名第九的北部湾港和排名第十的日照港,增速分别为16.8%和12.2%,增长势头迅猛。
中国港口凭借着领先的吞吐量规模、集约高效的岸线利用水平、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等优势,占据了世界一流港口的较多席位。
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布的《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(2022)》显示,新加坡港、上海港处于世界一流港口领先水平,鹿特丹港、宁波舟山港、釜山港、安特卫普港、深圳港、青岛港、香港港和汉堡港位于世界一流港口前列。
目前,中国HQ环球体育已建成了环渤海、长江三角洲、东南沿海、珠江三角洲、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沿海港口群。
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港口数量多,何建华认为,在面对国家航运市场的竞争,“不能兄弟之间’打架’,这是没有意义的。”
以长三角区域港口为例,何建华认为,应当以一体化高质量思维,着力打造协同高效的组合港,避免粗放型、低层次、同质化竞争,推动完善江海河、海公铁联运集疏运体系,促进合作共赢。站在这个高度看问题,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以及正在建设的江苏新出海口,会共同构造“东方大港”。
“在一系列硬实力的指标上,上海和内地的一些港口一定会继续增长,甚至超过伦敦、新加坡、中国香港,但在软性指标上却还存在上升空间,比如议价权、定价权等。接下来要思考的是,如何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。”何建华告诉出行一客(ID:carcaijing)。
比如香港。香港的航运中心地位在2020年被上海超越之后,目前在第四名的位置稳定了下来。
尽管近年货物吞吐量甚至排不进中国前10,但香港凭借其国际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的地位,吸引了接近900家开展航运相关业务的公司落户,业务涵盖保险、法律、仲裁、船舶经纪、船舶管理与租赁、航运金融等,叠加香港的关税优惠政策,使得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。
未来,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契机,香港有望与深圳、广州等大湾区港口高效协同、错位发展,更加深入融合华南地区产业集群,将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保持竞争力提供持续的发展动能。
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。交通部数据显示HQ环球体育,2022年,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.8亿吨,比上年增长0.9%,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下滑1.9%;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2.9亿标箱,比上年增长4.7%。
港口业务量与中国进出口量相关。海关统计显示,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.07万亿元,同比增长7.7%,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,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,创下新高。其中,出口23.97万亿元,增长10.5%;进口18.1万亿元,增长4.3%。
“尽管面对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,我国外贸进出口依然展现了强劲的韧性。”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,尽管面临较多困难挑战,但今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,推动外贸稳规模、优结构具有坚实支撑。
海关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对东盟、欧盟、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5%、5.6%和3.7%。同期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个百分点;对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.5%。
港口是宏观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港口生产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。相关机构预测,2023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有望上行至5%左右。
展望2023年,普遍预计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保持稳步增长,预计将达160亿吨、增速2%左右,增速比2022年略有加快。
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,自动化码头近年来也逐步成为中国沿海港口的“标配”。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布的《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(2022)》显示,中国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。
出行一客(ID:carcaijing)曾在2022年实地探访上海洋山港。这个繁忙的港区里几乎空无一人:自动驾驶卡车直接驶入预定位置,上方的塔吊车抓起集装箱,对准、落下,随后车辆载着集装箱驶离。不仅卡车实现了自动驾驶,塔吊车的驾驶室内也没有人,全程通过远程操控完成,自动化的效率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更高。
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行业新闻、供应链危机、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,各港口吞吐量增幅较缓,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施行“乙类乙管”、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,业内普遍认为,2023年海运市场向好,且更注重高质量发展。